海報新聞
10月以來,已有成都、濟南、合肥、廈門等熱門城市對近期的土地拍賣規則進行了調整,在最新一批土地拍賣中取消地價上限,土拍重現“價高者得”規則。
“價高者得” 多城取消土地限價
據媒體報道,9月底,自然資源部給各省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下發文件,內容包含:建議取消土地拍賣中的地價限制、建議取消遠郊區容積率1.0限制等。
10月9日,濟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兩批土地補充公告出讓文件顯示:本次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采取網上掛牌方式出讓,按照價高者得原則確定競得人。不含“城鎮住宅用地設立最高限價,網上交易達到最高限價的采取‘限地價、競建筑品質、現場搖號’”相關表述。
10月12日,據合肥土地市場網消息,安徽省合肥市發布市轄區2023年擬出讓居住用地詳細清單(第三批)。其中,有6宗地塊明確將于11月2日出讓。同時,地塊出讓規則有所調整,未顯示上限價格。
10月17日,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公告,計劃于11月7日出讓湖里區2023P12一宗商住用地。地塊起拍樓面價45000元/平方米,起拍總價47.4億元,地塊采用拍賣方式出讓,不設拍賣底價,按照價高者得原則確定受讓人。
10月23日,青島2023年第三批次預公告中首宗地塊掛牌出讓,將于11月7日出讓一宗宅地,該宗地塊將采用拍賣方式出讓,僅設置起拍樓面地價3800元/平方米,起拍總價3.93億元,不設底價,采用增價拍賣方式,按照價高者得的原則確定競得人。
近三年單宗住宅用地溢價率大多不超15%
2021年2月26日,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負責人公開表示,要求各地進一步將住宅用地出讓信息合理適度集中,重點城市要對住宅用地集中公告、集中供應,讓各類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充分掌握信息,形成合理預期。另按照住宅用地分類調控文件要求,22個重點城市土地出讓將實現“兩集中”。所謂“兩集中”,即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
2021年3月,北京市在年度第一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公告的補充公告中,首次公布了土地合理上限價格,將該批次29個項目地塊的溢價率限制在了15%以內。2021年8月起,上海、天津、深圳、青島、濟南、杭州等十多個“兩集中”城市的第二批集中供地相繼宣布暫停,在后續重新發布的公告中,均出現了單宗住宅用地溢價率不得超過15%的表述,同時也對競配建等變相抬升地價的形式進行了限制。業內認為,“兩集中”加上“合理土地上限價格”,是政府從土地價格上進行了讓步,并且通過各種細致管控,使開發商必須從新房售價上讓利給購房者,以穩定當時不斷上漲的房價。
國企仍是主力軍 民營房企加速入場
同策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住宅用地方面,今年5月份,我國一線城市土地成交4幅,環比下降79.92%,同比下降82.83%;二線城市成交161幅,環比上漲50.10%,同比增長47.46%;三四五線城市成交690幅,環比增長20.90%,同比下降28.74%。
就全國范圍內的土拍市場而言,央國企依然占主導地位。與此同時,隨著全國土地市場出現回暖態勢,民營房企加速入場。
中指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23年1-4月,TOP100房企全國拿地總額3150.1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13.1%,降幅繼續收窄。
在1-4月的首批土拍中,上海一次性推出19宗涉宅用地,拍地總金額近519億元,平均溢價率約7.3%,頭部房企回歸積極補倉,累計共吸引超50家房企競拍,為近6年最多。
此外,杭州市、合肥市和無錫市三大長三角核心城市也在本輪集中供地中累計成交金額近370億元。其中,以龍湖、濱江為代表的民營房企正加速回歸招拍掛市場。
土地市場的成交,也可視為房地產行情的一個晴雨表。地價限制的取消,讓其回歸市場化,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市場信心回穩。多位專家表示,土地價格上限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如今取消,是讓土拍回歸市場化的正常舉措。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分析,熱點城市未來會有更多“壓箱底”的好地塊拿出來拍賣,而不限制地價也會同步影響到房地價聯動機制:“在房住不炒的基礎下,更多讓市場機制來主導未來房價的變化,房價的分化可能會在更多城市和區域得到更為明顯體現?!?/p>
有理數工作室 云工作室 聯合出品
編輯:王錦川
設計:沙睿昕
資料來源:中國經營報、羊城晚報、華夏時報、時代周報等
責編:楊童童
審核:高娜
責編: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