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82sx9"></em>

    <ins id="82sx9"><legend id="82sx9"><li id="82sx9"></li></legend></ins>

  1. <rt id="82sx9"><input id="82sx9"><strong id="82sx9"></strong></input></rt>
      <u id="82sx9"></u>
      <tr id="82sx9"><listing id="82sx9"></listing></tr>
      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2021專題匯總 >文明實踐在山東 >實踐活動

      “圓夢小康 山東答卷”百姓故事丨日子甜,鄉風好,百姓樂起來

      2021

      / 07/12
      來源: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作者:

      蔣鑫 王兆鋒 孟一 張忠德 劉英

      手機查看

        毛吉志:農民畫出灘區好日子

        □ 記者 蔣 鑫 王兆鋒

        通訊員 王恩標 代 明

        一支鉛筆,一塊木板,兩個鐵夾子和一疊白紙,是他畫畫的工具;一條河,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他,是菏澤市東明縣長興集鄉竹林新村72歲的農民畫家毛吉志。給予他靈感的河,便是黃河。

        毛吉志說,過去幾十年,灘區群眾一直在與黃河水患斗爭,但始終擺脫不了“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建房,三年還賬”的惡性循環。

        “單說我們家就蓋了八次房。蓋了塌,塌了再加高房臺再蓋,蓋了又塌……”毛吉志說,從小他就生活在黃河岸邊,水患也一直“陪伴”著他,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盼望著能有一個安穩的家。

        直到2013年,竹林村搬遷到了建好的村臺——竹林新村。就是這個“新”字,讓遭受多年水患的毛吉志和5100多名村民一起,住上了盼望已久的新家。喜歡畫畫的他決定“扛著鋤頭、拿著筆”,用一幅幅畫,將黃河沿岸群眾從飽受水患到實現安居夢的生活變遷展示出來。

        他這一畫就是8年。

        “上午我下地干活,下午沒事了,我就去畫畫,積累素材?!?月25日,毛吉志告訴記者,畫畫已經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走到哪兒,他褲兜里總少不了筆和紙,眼前的場景,經過他幾分鐘的創作后,輪廓便在紙上清晰了起來。毛吉志說,從村臺施工現場到群眾搬遷,再到搬入新家后群眾的生活等場景,都是他創作的素材來源。

        在村臺的展覽館里,70多幅畫作掛滿了整個展館。

        “黃河一泛水就沒好日子過。我這幅畫,畫的是當時黃河發大水,我們一家人躲避洪水的場景?!弊叩揭环髌非?,毛吉志說,1975年黃河發大水,他家的三間房全部坍塌,只有屋脊露出水面,一家人為了躲避洪水被迫爬到屋脊上求生。

        “這幅畫是壘村臺的場景,把黃河的泥沙淤積過來,清水放出來;這是我們村東大門,也是我們村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看著自己的作品,毛吉志興致勃勃介紹著。毛吉志說,他的畫里雖然有過往的苦難,但更多是展示如今的美好生活。

        “黃河影響了我一輩子,我也因為黃河過上了好日子。今后,我將繼續用筆,畫出灘區群眾的新生活?!泵菊f。

        作為黃河入魯第一縣,東明縣是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主戰場,全省28個村臺安置社區,東明縣占了24個,安置人口近12萬人,占全省村臺社區安置人口的94%。為給灘區群眾穩穩的家,山東投資368億元啟動黃河灘區居民大遷建,涉及沿黃7市16縣(區)。到5月底,山東黃河灘區28個新建村臺全部實現分房到戶,其中,9個村臺已經搬遷入住。灘區群眾有了“穩穩的家”。

        宋記鋒:志愿服務讓鄉鄰更親近

        □ 記者 孟一

        通訊員 邵輝

        “鋒子!這會兒有空不?俺家堂屋的燈泡閃了,能不能幫著看看?”

        “好嘞,奶奶!您先回,我忙完手頭這點兒活就過去?!?/p>

        6月27日一大早,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口的小超市又來顧客了,不過,這次上門的不是買東西的村民,而是80多歲的彭慶香老人。老人平時大都自己住,每每遇到換燈泡、修水管之類的麻煩事兒,總會找超市老板,同時也是村里的“民享資源庫”志愿者宋記鋒來幫忙。

        自2018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啟動以來,武家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把活動做進生活、做進人心。去年,偶然聽說有村民串了八家門硬是沒借到一把鋸子的事,村里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把村民手中不常用的工具歸個檔、建一個“民享資源庫”,方便互相借用,也促進一下交流?

        想法一出,村“兩委”立馬忙活起來,挨家挨戶搜集工具信息,一周時間完成了資源庫的建檔和公示,147戶村民把342件大大小小的工具拿出來共享。

        記者在村廣場旁的公示欄里看到,共享工具小到打氣筒、管鉗,大到拖拉機、三輪車一應俱全,而像宋記鋒這樣的超市老板,更是把自家的小店整個變成了村里的工具庫。為方便借用和歸還,公示欄上留有工具所有者的電話,小物件可直接互借,大物件則需聯系村“民享資源庫”管理員協助交接并由雙方登記、簽字承諾。之后,村里還根據村民建議,把簡單的“借物”延伸到了“借人”,懂維修和專業技術的村民成立了資源庫志愿者團隊,可直接上門為村民提供服務。

        “現在生活越過越好,家家不愁吃穿、各過各的小日子,可街坊鄰居間的聯系卻變少了,少了原來那股熱絡勁兒?!闭劦叫」ぞ呓栌迷诖龠M鄉風文明方面的作用,宋記鋒直言,借物借力是小、推心置腹是大,現代農村,感情就得是“麻煩”出來的。

        “好辦法要做到可持續,就不能只讓熱心人白忙活?!蔽浼掖妩h支部書記武波告訴記者,為鼓勵志愿服務,濟寧在完善文明實踐云平臺點單服務的前提下,在包括武家村在內的全市數十個社區和村莊布設了“濟寧禮遇”終端機,志愿者每完成一次志愿服務就可以累積相應積分,并在終端機兌換免費體檢、免費公共自行車使用權等。當接足了地氣的文明實踐活動遇到完善的志愿服務運行和獎勵機制,越來越多的“宋記鋒”正在不斷涌現。

        鄭榮超:“80后”新市民扎根青島

        □ 記者 張忠德

        “我們這個項目是董家口產業區的化工管廊架工程,已經完成了92%,預計還有3個多月就能完工?!?月29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泊里鎮常河店村的中建筑港集團一公司項目部辦公室里,項目商務經理鄭榮超告訴記者,“好的時候,一周能回趟家,更多的時候就住在項目部的宿舍里?!?/p>

        “這是和我媳婦兒、孩子在小珠山野生動物園里看鸚鵡;這是和女兒參加親子運動的視頻……”不時翻看著手機,給記者“解說”著,這個1989年出生的小伙兒眼里寫滿了寵溺與幸福。

        2013年,剛剛從山東交通學院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畢業的鄭榮超,帶著一絲憧憬、一絲忐忑來到了青島市黃島區,入職中建筑港集團一公司,從一名項目實習生做起。

        “我這個專業,做的就是水工活,可以說專業是對口的?!编崢s超說,“但更讓我欣喜的是,剛一到黃島這個地方,我就愛上這里了。首先,這里氣候宜人,就這兩天,氣溫才20多攝氏度;同時,自然環境好,有山有海、有島有灘,從當地朋友的口中,還聽了這么一個詞,‘半城山水半城綠’!”

        一眼入心,彼時,扎根于此的念頭就已經在鄭榮超的心里萌芽。

        2014年,黃島區全域獲批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迎來了大開發、大建設的活力期。彼時,總投資500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正在火熱建設中?!拔易钤鐓⑴c的項目就是青島東方影都星光島的岸線整理。那時候,那片兒還是荒地、荒灘,我就住在辛屯附近的項目工地上,項目工程量很大,最多的時候,一天有4000多輛重型卡車承擔建設任務?!编崢s超說,“如今,你再看,這里高端酒店、商場云集,誕生了很多地標性建筑,成為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打卡地?!?/p>

        此后幾年間,鄭榮超跟隨公司承接的建設項目,足跡遍布大半個西海岸新區,見證了靈山灣、董家口、古鎮口等片區的華麗蝶變。

        在“零距離”見證西海岸新區澎湃活力的同時,鄭榮超開始謀劃在這里扎根?!拔蚁眿D兒跟我是大學同學,是個典型的‘川妹子’,來探望我的這幾次,她也對西海岸新區念念不忘?!编崢s超說,“2014年底,我們買下了安子片區的一套96平方米的三居室,在西海岸新區安了家?!?/p>

        自然資源豐富,加之城市的迅速發展、公共服務的完善,青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鄭榮超”們流入并留下。根據山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青島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07.2萬人;占全省的比重從2010年的9.10%提高到9.92%;從增速看,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青島市增速為15.57%,高出全省9.58個百分點,增幅位居16市之首。

        劉榮春:“啄木鳥”讓城市更文明

        □ 記者 劉英

        “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漂亮,市民和游客的素質越來越高,亂丟垃圾、亂穿馬路等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闭劶皾线@幾年的變化,濟南市旅游啄木鳥志愿服務隊資深志愿者劉榮春連用了幾個“越來越”。

        劉榮春本職工作是山東老年大學培訓學院院長,全院師生有3000多人,日常的管理工作繁忙,即便如此,濟南旅游啄木鳥志愿服務隊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她依然保持了90%以上的出勤率,每周至少要到旅游啄木鳥百花洲工作站值一次班。6月26日下午,冒著34℃的高溫,劉榮春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按時來到百花洲工作站值班?!跋挛缣鞖馓珶?,百花洲可安靜了?!眲s春在旅游啄木鳥值班微信群里留言道。

        這樣普通的值班日,在旅游啄木鳥成長的5年里,劉榮春記不清有多少個了。在這份平淡的堅守中,劉榮春也逐漸悟出了志愿服務的真諦。

        “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眲s春說,最讓她難忘的是2017年濟南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時候,大家表現出來的那種“以城為家”“舍小家顧大家”的拼搏奉獻精神。在創建文明城市最關鍵的5月份,劉榮春和其他旅游啄木鳥志愿者對全市近千家旅行社進行了“百日大巡訪”,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遇到臺階就要搬著自行車上下臺階?!傲鄽q的人了,身體也單薄,我都不知道哪里來的勁兒?!眲s春笑著說。

        “除了《文明旅游三字經》,還有‘泉水大碗茶’‘小叮咚’等,旅游啄木鳥孵化的公益項目差不多有10個。至于榮譽稱號,市級、省級、國家級的都有了?!眲s春說,最讓她和團隊自豪的是,作為起草單位之一,濟南旅游啄木鳥參與了文旅部《旅游市場社會監督志愿服務指南》行業標準的制定。

        如今濟南在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后,又要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皾系奈拿鞒潭仍诓粩嗵岣?,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每個人的切身感受。不愁吃、不愁穿,很多人就有了精神和價值層面更高的追求,其中做公益回報社會就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現在這種公益理念越來越普及,社會的志愿服務氛圍也越來越好。相信未來的濟南一定會城更美,人更美?!眲s春說。

        記者了解到,五年來,濟南旅游啄木鳥已有成員1400多人,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700多個,志愿服務時長超過30萬小時,服務人數超過120萬人次。

      責任編輯:于琳琳

      相關推薦 換一換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看免费_国产人人在线成视频_少妇疯狂高潮欠久久_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中字
      <em id="82sx9"></em>

        <ins id="82sx9"><legend id="82sx9"><li id="82sx9"></li></legend></ins>

      1. <rt id="82sx9"><input id="82sx9"><strong id="82sx9"></strong></input></rt>
          <u id="82sx9"></u>
          <tr id="82sx9"><listing id="82sx9"></listing></tr>